資本公積的來源不是企業實現的利潤,而主要來自資本溢價(或股本溢價)。資本公積的來源不是企業實現的利潤,而主要來自資本溢價(或股本溢價)。
資本公積的來源不是企業實現的利潤,而主要來自資本溢價(或股本溢價)。資本公積的來源不是企業實現的利潤,而主要來自資本溢價(或股本溢價)。
存貨
一/概念??
應計折舊額=原值-凈殘值-減值準備累計金額
存貨按成本進行初始計量
1、采購成本
A購買價款(發票)
B相關稅費(不可抵扣)
C其他相關費用(運輸、裝卸、包裝等)
倉儲費-入庫前的;入庫后進管理費用
挑選整理費-挑壞的;入庫后進管理費用
途中合理損耗-不從總成本扣除,總成本不變,單位成本增加
非合理損耗-總成本扣除(責任人)或待處理財產損溢
2、加工成本
?
3、其他成本
4、提供勞務取得的成本
?
一、存貨:持有以備出售(目的)
1、原材料:為生產服務
(1)建造工程材料不作為存貨
(2)委托加工物資部作為存貨(持有方)代制品屬于
(3)盤虧、毀損不屬于
2、在產品、半成品
3、產成品:代制品、代修品
4、商品:
(1)委托代銷商品為委托方存貨
(2)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徒弟使用權及商品房屬于存貨(開發產品)出租除外(投資性房地產)自用的情況:土地(無形資產)房屋(固定資產)
(3)在途物資屬于存貨,對方未提貨除外
(4)用于廣告營業不作存貨,進銷售費用
(5)周轉材料,除固定資產定義的材料
PS:待制品、代修品視同產成品。“視同“企業的產成品,即加工或修理發生的材料、人工費等,不包括原材料。
二、存貨確認條件
1、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
2、
1、會計明確了空間,
2、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明確了時間范圍,
3、貨幣計量明確了核算工具。
第一節財務報告目標: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。
受托責任觀:反映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,會計信息更多地強調可靠性,會計計量主要采用歷史成本。
決策有用觀:提供經濟決策喲喲用的信息,會計信息更多地強調相關性,如果采用其他計量屬性能夠提供更加相關信息的,會較多地采用除歷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計量屬性。
?
?
?
計量屬性:
會計基礎主要有兩種:權責發生制和
會計基本假設:空間范圍(會計主體),時間范圍(持續經營、會計分期),核算共計(貨幣計量)
財務報告目標:委托責任觀(歷史成本),決策有用觀
kauia